深度

风口来了,猪也会飞起来 ——记一次挪威股市的投资经历

文:苏循华

“老马,我出了一点NEL……”大中午给老马发了微信。此时是2019年4月29日,“雨村”卑尔根,阳光明媚的日子延续三周了,有点反常。

3年多前,我跟老马同上一条“贼船”,买了NEL Hydrogen ASA的股票。刚开始那段时间,一遇股价下跌,我们都会讨论一下形势。NEL作为典型的消息股,一直以来大起大落、饱经风雨,所以那段时间我们交流颇多。后来,大家对NEL频繁的涨涨跌跌有点麻木了,就少有联系。基于早期约定,我在卖出时给老马发了信息。

从三年前最低每股1.8克朗上船,经历数十次加仓,平均持有成本在2.5左右。3年多时间里,我几乎从来没有卖出过;短期操作赚点外快的事情干过,但没赚到多少。NEL是我迄今为止持有时间最长、仓位最重的一支股票。今天以每股近7克朗卖出了30%,算得上一次成功的股市投资了。这一次投资,非同以往,经历了长达两年的波折与煎熬,有教训也有喜悦。期间的心理路程,非常值得记录一下。这篇文章,留一个记录,也是一个总结。需要说明的是,减仓NEL不是看空,而是降一下风险,顺便筹一点钱“糊口”。

首次接触NEL归因于老马的推荐,那还是2015年的初冬。NEL脱胎于Norsk Hydro,有近百年历史,是行业知名的氢能源方案提供商。我们中学化学课学过,氢燃烧后变成水,2H2+O2=2H2O。零污染,不恰好是世界能源、特别是汽车能源的未来?当时丰田已经推出冠名为“未来”的氢动力汽车Mirai,其他几家汽车巨头也跃跃欲试。NEL在5月份刚刚收购了丹麦加氢站制造商H2 Logic,很有成为行业领头羊的态势。我隐隐约约觉得这个股票存在巨大的潜力。想一想汽车市场以万亿美元计算的盘子,咋不激动?君不见,每年亏损数十亿美元的Tesla,市值高达600亿美元,超过GM与Ford。在制氢、储氢、加氢技术上相对领先的NEL,当时市值却只有1亿多美元。再遥想我们大A股,随便一家ST就是几亿美元的盘子。而祖国的心脏北京,正在雾霾下饱受煎熬,多么需要无污染的新能源呀…… 我咬咬牙,节衣缩食买了4万股……

 

(图一: NEL股价11.2015-02.2016)

有时候,狗屎运突然会来!对于NEL来说,那个冬天一点也不冷。在收购H2 Logic之后,NEL在丹麦、德国、挪威等连续拿到几个加氢站合约,新的CEO(Jon Løkke)也于2015年12月上任。Jon Løkke曾经就职于有过无比辉煌历史的多晶硅制造商REC。在大股东、声名狼藉的挪威股市炒家Øystein Stray Spetalen的极力鼓吹下,NEL股价一路狂飙。从2015年11月初的1.8克朗,一直涨到圣诞节之前的5.8克朗(图一)。那个圣诞假期,大加那利群岛的阳光分外灿烂,海水也碧蓝!8万克朗投资在短短两三个月间变成23万。对于小股民来说,这是多好的新年礼物。

没见过世面的人,很容易被一点蝇头小利冲昏头脑。在NEL股价发飙的那个月里,我一直问自己,是不是氢气能源的风口来啦?雷军说过,“站在风口处,猪都会飞起来”。在5.8克朗的高价上,我没有卖出一股,反而时刻准备着加仓,向着 “每天可以无限制喝可乐吃薯条”的美好未来进军…… 然而,不少人却卖了。短短一个月,巨额资金流出NEL。知名投资人Hansson父子在圣诞前卖出1750万股,短短几个月获利近5000万克朗。以及2016年初,NEL的董事Harald Arnet,通过其控制的公司卖出2200万股,售出价在3.7-4.5克朗之间。伴随着insider减持而来的是,NEL的股价惨遭腰斩,从5.8迅速跌倒3克朗(图二)。我不断地补仓,下跌再补仓,再下跌再补仓…… 持股数量直线上升,原有的盈利不够填补后面的亏损,新年礼物瞬间消失。

(图二:NEL股价,01.2016-06.2017)

此后的1年多时间里,不时有大股东减持NEL,以及重要高管离职,包括当时的董事会主席、CFO。那个把NEL股价吹到5.8克朗的Øystein,于2016年5月23日以2.75克朗的价格卖出最后4200万股,彻底退出NEL。相比他入局时1克朗以下的价格,也算是斩获颇丰。这哥们在退出时,似乎忘记了自己1年前刚刚对媒体声称过:“氢气的未来无限大!” Øystein的退出,把NEL股价直接打到2克朗以下。从股价的浮浮沉沉中,我也能隐隐约约看得出公司有内斗的影子,这应该是为什么当时的董事会主席、CFO相继出局的原因。价格下跌的过程是一个相当煎熬的过程,网上对Øystein骂声一片!然而,今天卖掉部分NEL股票的时候,我却非常感谢Øystein。为什么?这哥们临走之前干了一件重要的事,把NEL原CEO换成Jon Løkke(右图)。大海航行,舵手是关键。这位REC走出来的职业经理人,从上任之初就让我感受到他不断掌控全局、励精图治的胆识与魄力——这也是我拿住NEL没逃跑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在当时,不管管理层多么的努力,阻挡不住NEL股价的跌跌不休(见图二)。

这一次失手,错在哪里呢?慌乱中,我强迫自己静下心来深刻反思。首先反思的是:是不是投资策略失误?作为给硕士生上过投资学(Investments)课的金融学者,看上去我确实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理论上讲,股市投资的首要原则是分散持股,而我恰恰集中投资了单支股票——这与课堂上讲的投资理论背道而驰。然而,虽然我给所有散户朋友一贯的投资建议是买指数基金,自己却没把分散投资作为第一准则。为什么我不遵从投资组合理论?其主要原因是:这些理论假定信息对称与投资者无限理性。信息怎可能对称?你能说一个平均每天研究NEL与氢能源一小时以上的人,跟一个赌运气的机会投资者,在NEL这支股票上信息对称?在一支时而上天、时而入地的股票上,投资者会理性?换句话说,我并不相信自己在NEL与氢动力能源上耗费的大量时间是白费的。

其次反思的是:是不是操之过急?冥冥中我意识到,氢能源的风口尚远。不管NEL在2015年秋拿了几个单,不管公司管理层给未来画的大饼有多大,在当时,毫无疑问,未来尚未来。最简单的事实是,氢动力车价格昂贵,丰田“未来”售价高达10万美元;氢气的制备、运输、存储成本都很高,作为汽车能源的综合成本数倍于汽油,投入大规模商用似乎为时尚远;即使在新能源投资方面相当激进的挪威,政府对于氢能源的支持与推广也相当负面;放眼全球,还不存在任何国家具备全覆盖的加氢站网络,基础设施不完善,不可能有人买氢燃料电池汽车。还有“最后一根稻草”,也是问题之关键,那就是石油价格危机。从2014年中期开始到2016年初,原油价格狂泻70%。就在NEL创新高5.8克朗的那几天,布伦特原油在十几年里首次低于每桶40美元——这可是从最高150多美元下来的呀,此后一个月内更是最低接近25美元(图三)。传统能源价格崩盘,几乎革了新能源的命!就算你没有污染,价格是别人的n倍,凭什么大规模商用?指望政府补贴?哪个政府会傻逼到来填如此巨大的一个无底洞——特别是在技术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何况纯电动车已经有大规模普及之势。最好的案例就是挪威,政府为锂电车购买与使用出台大量的优惠政策,纯电动车在乘用车市场的份额青云直上……

(图三: 布伦特原油价格,06.2014-06.2017)

辛辛苦苦好多年,一朝回到解放前!在诸多不利形势下,NEL股价,从2015年12月的5.8克朗,迅速跌倒2016年2月的3克朗,再到6月的2克朗以下。此后一年多,一直在2.0-2.2克朗之间徘徊(图二)。一个轮回,股价回到起点,而我的补仓购入成本可没法回到起点。在NEL漫漫熊市的1年半时间里(2016年全年到2017年中期),我不断补仓、再补仓,余钱都去买了NEL。生活上节衣缩食,穷到连乞丐向我抖钱罐时我都觉得他在炫富。而漫漫长征路,才刚刚开始;想想8年抗日,5年内战,3年土改;此后还有文革十年……

我何曾未想过投降。缴枪至少可以不杀,否则死扛下去NEL破产怎么办?在NEL股价低于2克朗的日子里,我一直冷静的思考该不该撤退。无数次几乎动摇,但是最终的结论是,挺住!冷静想一想,这一次失手,归因于石油价格的溃败。石油就是那个猪队友!但是,虽然石油市场萎靡的一塌糊涂,其价格不可能维持在40美元以下,否则中东那帮老爷们早就急了。实际上,油价在2017年开始一步步回升。最关键的是,全球环境压力日益严重,君不见,连Bergen市中心都曾经因污染限制燃油车通行么?挪威3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仅仅居住了500万人口。而那些人口大国,又怎能承受化石燃料污染之重?2015年12月12日联合国达成巴黎协定,为控制气候变坏提出明确目标,171个国家共同签约…… 虽川普上台宣布退出巴黎协定,这并不能改变全球追逐新能源的大势。

氢气风口虽尚远, 2017年已经感受到些许暖风拂面。首要的就是电动车市场蓬勃发展,明星Tesla销量节节攀高,市值一度高达600亿美元,超过GM与Ford。电动车市场的火爆,某种程度上预示着氢动力汽车的未来发展可期:

  • 与电一样,氢气无污染,这至少说明氢气是未来汽车能源的选择之一。只要这个“之一”成立,那就是数千亿美元的庞大市场。对NEL来说分一杯羹就够了,何况氢能源主要目标应该是为营运车辆和重型交通工具(如卡车、大型工程机械、火车、轮船等)提供动力,以及其它非能源的工业用途。
  • 氢气作为汽车能源,相比电,最大的优势在于加氢迅速、续航能力强。Tesla Model 3充电需要按小时计,理论续航500公里,遇低温大打折扣。而加氢跟加油一样,只要几分钟,一次加满甚至可续航1000公里。研发中的Nikola 载重卡车,加氢20分钟,续航1600公里。当然氢能源车这个优势也与劣势一起存在:氢气的大规模使用依赖于加氢站网络的建设,这是一笔不菲的基础建设投资;而充电非常灵活,充电桩价格低廉,甚至可以安装在家里停车库(我的这个看法最近1-2年有所改变,因为很多家庭并不存在固定停车位)。
  • 氢能源车的制造成本已经有所突破,未来可期。批评者主要认为氢能源车成本高。殊不知纯电车成本也曾经居高不下好些年,当前成本高不是问题,问题是技术突破需要多久。丰田在过去10年已经把氢气车制造成本减掉50%以上。对于新科技,我们要心存敬畏。20年前,有人会想到过2018年的移动互联网世界吗?5年前,有人会想到过2018年的挪威电动车市场之火爆吗?人生也不可预知:2006年还在深圳做地理信息系统项目的我,又哪想到10多年后跑到天涯海角的挪威,当起金融教授呢?
  • 制氢成本在下降,这是大规模市场化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批评者认为,电解水生成氢气再转化为电作为汽车动力,两次转化存在损耗,效率低。也就是说,氢气只是一个中间的载体,因此低效率。殊不知,水、风、太阳能将是未来主要发电来源,这些电力传输到城市也会有很大损耗,同时在发电峰值时使用不了的电力,要么浪费要么储备。氢气,不恰好是最佳的储备方式之一?而且,大量的工业制氢比如煤制氢,技术已经相对成熟,这会大大降低制氢成本。特别是对于日韩这种电力资源匮乏、地理上容易被封锁的国家,一方面需要氢能源作为战略储备,另一方面可以多样性能源的来源地。电力的输入,很容易在战争中被卡住瓶颈,而氢气运输更难被封锁。
  • 作为零污染能源,普通电池没办法完全取代氢燃料电池,未来至少是两者共存。批评者认为氢气的诸多好处,锂电池基本具备。因此作为汽车能源,电可以替代氢气。特别是电车已经大规模商用,无需高额基建投资。比如续航, Tesla可续航500公里,而且技术还在进步,Elon Musk甚至提出过电池站换电池的解决方案。家用小轿车可以由锂电池驱动,灵活方便。那么出租车呢,运营巴士呢,卡车呢,轮船呢?特别是重型交通工具,需要多大的锂电池?研究指出,仅仅全球豪华邮轮每天的污染就等同于100万辆汽车。而有人估算,按照现有技术水平,50万吨巨轮环球航行的锂电池大概需要50万吨重。由于氢气能量密度高(自重低),效率就高。规划中的Tesla Semi 卡车,号称续航800公里,据估计自重高达15吨,主要重量是电池。而Nikola 60吨氢能源载重卡车,续航1600公里,自重5吨左右。氢能源车的能源二次转化降低效率,纯电车拖着个大电池跑一样损失效率。
  • 到2018年底,随着电动汽车的商业化,锂电池技术遇到瓶颈——特别是在充电时间、续航里程方面,而固态电池技术尚不成熟。君不见,比亚迪EV450号称续航400公里,在冬天里开空调只能跑200多公里,厂家对此回复“不开空调”。2019年初,一篇自媒体的文章 “蔚来ES8,百公里烧35~40升柴油的电动车”,彻底把电动车鼓吹的续航能力爆了个底朝天。香港6000辆比亚迪出租车,使用没多久就换回燃油车。还有一点有意思的是,日本的锂电技术全球领先,比如Tesla就用松下电池,为什么丰田(乃至日本)却独独钟情氢燃料电池汽车呢?
  • 等等。

必须指出的一点就是,作为NEL的投资者,我们并不需要氢气主导未来的汽车能源世界,只要氢气成为汽车能源选择之一就够了。一句话,投资NEL买的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股票,而是氢气作为能源的未来。抛开这一点,NEL的诱惑力还真是有限。作为一支典型的消息股,来个利好就大涨,此后在消息的沉寂期,几乎无一例外的阴跌。这类股票非常消磨人的意志与耐心,我相信多数小散户就是在这种被折磨中,斩仓出局。另外,NEL一直依赖于股票增发输血生存,2018全年销售额也就5个亿,亏损近2个亿。如果不是对氢气未来大势的信任,谁敢在这么一支亏损股上长期耗着?

作为OSLO上市的挪威企业, NEL股东一直以来基本是挪威人。持仓非常分散,前20大股东的总持股量仅在30-40%之间,股东数18000以上。这说明NEL集中了大量中小散户,尚未引起多少机构投资者的关注或者参与。想对此有个直观的理解,可以看一下另一家挪威上市公司HEX的状况。HEX专注于高压气体容器与输送管道的生产,同样具备氢气概念。其市值在2018年底与NEL相当,不到50亿克郎。HEX前20大股东总持股量占比80%以上,也就是说散户在HEX基本掀不起大的波澜。我们知道,散户的问题在于短期行为严重,容易盲目追涨杀跌,这也是为什么NEL股价动辄就上天入地的原因。持股分散,是喜,还是忧?是陷阱,还是机会?我自认为是长期投资者,不做短线,不看技术图形。按这点说,还真不该投资NEL。

 

然而,2018年暑期开始,一家总部在比利时的银行,Clearstream Banking S.A.,不断增持NEL,每周数百万股。截至2019年4月底,Clearstream持股数高到1.9亿股,占比15.61%(右图)。按照规则,一个股东持有上市公司5%以上,必须公开举牌,但是这家银行没有。后来知道,这家银行只是一家中间服务商,代理很多德国投资人买入NEL。德国作为欧洲第一大国,人口是挪威的15倍以上。如果德国人对NEL感兴趣,只要NEL不出问题,估值肯定有保证——这就是Robert Merton的投资者认同效应(investor recognition effect)。如果一家公司的investor base增加了15倍,随着流动性提高以及市场需求的增大,估值自然会上移。这算是极大利好了,然而这样的利好竟然不在某些大股东的眼中。2018年6月底, NEL大股东,原Proton Onsite所有者组建的投资公司F9 Investments,以3.12克朗每股减持5000万股。另一家基金公司,First Generator,在8月底减持500万股,减持价格不超过3.6克朗。2个月后,NEL股价站稳4克朗;再过2个月,股价站稳5克朗;再过2个多月,股价6克朗。这显得有点滑稽,那些所谓的专业投资人士,竟然也会这么轻易看走眼?

2018年冬天,我回了趟中国。虽然流感严重、备受煎熬,还是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了解氢能源在中国的前景。2018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日在丰田Mirai之前长久驻足(右图),面色凝重。据称,中国大面积补贴电动车及其相关产业,赌注就是氢燃料电池的应用来得不会太快。在氢燃料电池广泛应用前,如果电池技术没有突破性进步,氢燃料电池车淘汰纯电动汽车是迟早的事情(虽然我并不相信这一点)。中国电动车的补贴下催生出的大量电池企业,极可能在氢燃料电池的技术进步面前不堪一击。或许基于这个逻辑,此后国内掀起氢能源投资热潮,而这股热潮在遥远的挪威似乎没有被感受到。实际上,2018年底开始,中国在氢能源相关产业的投资遍地开花,不乏可见中国能源集团、潍柴动力、兖矿集团、三峡集团等行业巨头。2019年两会,推进加氢站的建设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图五),来自企业的两会代表们也热议氢燃料电池汽车,包括上汽、一汽、广汽、长城、奇瑞、吉利等车企巨头,以及中石化等能源企业的老总们。这意味着氢能源燃料电池车将迎来一波由政府与国企为主驱动的投资热潮。

(图五:推进加氢站的建设被写进2019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回想NEL近5年的发展,有三个里程碑事件。

第一个里程碑是2017年2-3月NEL在加州拿到7个加氢站的合同,合作方是Shell壳牌石油, 合同金额1.4亿挪威克朗。虽金额不大,在当时这是NEL史上最大的合同。这个合同的重要性是把NEL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挪威小公司,推到了世界最大市场的前台。能成为壳牌石油的合作伙伴,至少具有一个certificate的作用。随后2018年4月, NEL加州的加氢站拿到UL认证,成为全球首个拿到氢燃料加注站系统认证的产品。认证意味着产品可以标准化,可以大规模生产,为未来增添了很大的想象空间。2017年的这个合同及后来的UL认证,让我对NEL的技术水平有了很强的信心,这也是我拿住NEL没逃跑的又一个重要原因。2018年,NEL在丹麦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加氢站制造工厂,年供应能力高达300座。2019年初,壳牌又与NEL在美国签订重型车辆加氢站供应合同,金额5000万克郎。壳牌石油与NEL的合作从加州开始,延伸到德国等其他地区。

第二个里程碑是2017年11月NEL与氢动力卡车制造商Nikola的签约,成为Nikola全美加氢网络建设的唯一合作方,而且这个合作在2019年4月的Nikola World上得到进一步确认。虽然合同金额没有公开,有人估算在500亿克朗以上。Nikola已经推出了两款路测车型Nikola One和Nikola Two,数分钟加氢可行驶1000多公里,自称拿到了大量订单。Nikola计划在北美建设庞大的加氢网络,包括700个左右的加氢站,而NEL是排他性合作者。2018年底,Nikola又公告称计划在欧洲与澳洲推出新车型,同样计划建设加氢网络(这一点我并不相信),合作者依然是NEL。一件事说明两者之间合作的紧密程度,Nikola欧洲车型名称为Nikola Tre,Tre就是挪威语“三”的意思。基于这个合同,NEL股价几天内从2.8克朗跳涨到3.7克朗。但是由于此后数次增发,股价没多久跌回2.8克朗。按说,一个市值50亿克朗的公司,拿到一个500亿的合同,股价会上天,那为什么NEL股价没怎么涨呢?原因很简单,Nikola是一家初创公司,只有投入没有收入,不管未来多么靓丽都还在纸上。如果Nikola项目失败,这些都只是过眼烟云。虽然如此,Nikola的合同为NEL增加了无限的想象空间。试想,一旦氢能源的风口到来,Nikola项目势必取得局部成功,那么Nikola与NEL的合同对NEL的价值就要近百亿克朗(按照20%利润率),NEL股价哪可能只是几十亿?当然,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2月底,包括丰田、现代、壳牌石油、Nikola、NEL、以及Air Liquid的六方签署了共同测试“最先进”(State of Art) 重型加氢设备的谅解备忘录(下图)。请注意这个备忘录的签约成员,除了NEL与其创业兄弟Nikola之外都是谁,身价几何? Shell的长期合作伙伴还有加氢站的制造商英国的ITM、北美的Hødrogenics等,这些企业并没有成为签约方。而在这个备忘录签订的同一天,NEL在瑞士拿下一个2兆瓦电解槽合同。虽然金额只有区区300万美元,这个合同却属于一个30兆瓦电解槽框架性协议一部分,也是为瑞士1600辆氢动力卡车提供氢气的第一阶段投资。预计最终投资高达80兆瓦,总金额1-2亿美元。这个合同的背后,是韩国现代集团。在搞定Shell、Nikola之后,NEL又傍上现代,下一个主攻目标应该是丰田(德国汽车三巨头在氢燃料电池车方面还不太给力)!

第三个里程碑是2019年开始NEL在东亚韩国的签约,进军潜力巨大的亚洲市场——虽然NEL这一步在我写此文时迈出的还非常有限。2019年1月初,韩国总统文在寅发布“氢能经济发展路线图”,宣布韩国将大力发展氢能产业,引领全球氢能市场发展。根据该路线图,韩国政府计划到2019年底,普及4000辆以上氢燃料电池汽车;到2025年,建立年产量达10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生产体系;到2040年,将分阶段生产620万辆氢燃料电池汽车。这是一个汽车大国的勃勃雄心。NEL很早就跟韩国大宇组建合资公司,并于2018年5月拿到第一个加氢站建设合同,金额2000万挪威克郎。2018年6月, NEL全资收购与大宇的合资公司;2019年3月,NEL加入HyNet,一个由13家企业合资的致力于建设韩国全境加氢网络的联合体;一周后,NEL在韩国拿到两个加氢站合同,金额2800万克朗。HyNet计划在未来三年内新建100家加氢站,因此NEL在韩国市场颇有想象空间。韩国奋勇争先,另外两个东亚大国自然不甘落后。早在2017年底,日本发布“氢能源基本战略”,其主要目标包括通过技术革新等手段将氢能源发电成本降低至与液化天然气发电的水平,到2030年左右实现氢能源商用化,以削减碳排放并提高能源自给率。特别是计划在2020年加氢站数量160个、2025年320个, 2020东京奥运会全面利用氢能源满足奥运村的需求。而中国,在李克强总理以及前科技部万钢部长的引导与推动下,也开始了巨额投入。据估计,2019年,全国氢能源领域投入会以千亿计算。对于NEL来说,欧美市场已经突破,但是只有占有了亚洲,才算占有了世界!

(图五: NEL股价,01.05.2018-30.04.2019)

2019年初,随着全球掀起氢能源投资的高潮,氢能源概念股吸引大量资金入局,估值重整。雷军说:“风口来了,猪都会飞起来”。2018年12月到2019年1月的两个月里,加拿大Ballard与Hydrogenics、美国Plug Power、挪威Hexagon Composites (HEX)、瑞典Power Cell (PCELL)、英国ITM Power相继出现价格狂飙。我一直看好的HEX,此前后几个月 有80%的涨幅。而年销售额5000万瑞典克朗亏损也高达5000万的Power Cell, 9个月内涨了200%。2019年4月29日,Powercell与博世签约,股价飙升29%。同期,NEL股价从最低4.1涨到最高7.1(图五)。对于亏损企业,股价反映的是对未来的预期。NEL近两年虽亏损严重,在多种氢能源项目上有所斩获,包括煤变气、电变气(澳洲ATCO)、大型制造业比如钢厂能源升级(瑞典SSAB)、氢动力邮轮与火车(比如德国巨头Alstom)、氢动力公交巴士(H2Bus)、氢动力卡车(Nikola、壳牌石油、现代汽车)、绿色化肥(Yara),甚至于军方。这些形形色色的项目,为NEL提供很大的想象空间。特别是Nikola的合同,百亿级的投入一旦落实,NEL未来10年生存无忧(Nikola网站的大量的招聘岗位就是利好)。还有一个预期中的Yara绿色化肥项目,有人估算合同额也是百亿级别…… 一个案例能显示出市场对于NEL的巨大兴趣:一个北欧的股票网站Shareville,每天给出当天“most popular securities”的统计;2019年4月,在所有北欧股票中NEL一直高居榜首,遥遥领先榜上的常客瑞典企业Nokia(诺基亚)、HM等等。

既然如此看好NEL,那我今天为什么卖呢?毫无疑问,降低风险!回溯到世纪之初,小布什曾经为氢能源开发利用出台了大量刺激政策,在北美掀起过一阵开发热潮,催生了一批重要的企业,比如Ballard、Plug Power、FCEL、Hydrogenics等上市公司。然而,燃料电池技术此后未能获得突破,飓风过后,一地鸡毛!举一例:Ballard股价2010年最高时3800美元每股,2013年最低降到0.11美元,今天也不到4美元(当然股市巨量增发是今天超低股价的重要原因)。氢能源的真正崛起,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今日氢能源虽是一个风口,我却不能全赌上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

算起来,在买入NEL的4年里,我平均每天都会投入1个小时的时间坐下来阅读,了解氢能源与周边行业。互联网是获取知识的好地方,抛开技术层面的东西,我也算是个半拉子氢能源产业的行家了。兴趣就是动力!我在NEL上投入的不只是金钱,还有实实在在的时间。我曾指导过一个NHH的学生,写了一篇关于NEL估值的硕士论文。虽然论文对于投资本身没毛用,却有助于获得更多的信息,加深对于氢能源行业的了解。

(挪威奥斯陆的加氢站)

2018复活节去巴黎,我专门找到工业气体领域的巨头Air Liquide看了一下 (右图)。塞纳河边,一栋小楼,在车水马龙的街道边甚不起眼,然而这就是NEL最大竞争者的老巢。站在Air Liquide的门口,我默默地祝福NEL好运。

 

(2019年4月29日,卑尔根)

关于我们

《北欧华人通讯》是挪威本地唯一发行的华文媒体,也是自1990年起就被挪威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唯一本地华文杂志。时至今日,《北欧华人通讯》已发展成包含纸媒、网站及多个新媒体平台在内的综合媒体。

《北欧华人通讯》立足挪威,专注中挪两地华人关心的问题,受到挪威华人读者的欢迎。

《北欧华人通讯》目前每季度发行一次,每期60到72页,内容齐全,分类严整,整体内容包含时政新闻、北欧生活实用锦囊,北欧人生、人物故事,艺术教育。欢迎您向我们投稿

《北欧华人通讯》是公益组织,欢迎通过银行转账或者Vipps向我们捐款。

银行账号(SpareBank1 Østlandet):
- 1813 25 27977(Nordic Chinese Communication)
- IBAN-nummer: NO0718132527977
- SWIFT/BIC for SpareBank 1 Østlandet: SHEDNO22
Vipps账号:
- 586770(Nordic Chinese Communication)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