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关于《呼吸》——采访艺术家夏华

 

2020-2021年,于整个世界而言,“呼吸”是一个沉重的话题。这一场和疫情,截止发稿之日已经导致全世界261万人失去了性命。2020年岁末,艺术家夏华的綜合材料和裝置作品展《呼吸》, 在奧斯陸GalleriF48畫廊举办。

疫情时期的展览形式也非同寻常,没有了过去的热闹开幕礼,预约进场,每次最高人数五人,展览完全放弃了商业考量,是作为艺术家的纯粹的自我表达。画廊空间不大, 但不同的作品形式呈现,信息非常丰富。在这个疫情善未走出困局的时刻,举办这个以呼吸为主题的展览,艺 术家夏华到底想表达什么? 通过和夏华的对话,我们带领读者一起走进这个展览感受 一下。

 

  • 夏华你好,我们很多读者并没有机会参与这个展览,你能不能先向我们简单介绍一 下这次展览的作品?
    夏:这次个展《呼吸 2020 》,展出了装置与综合材料作品大约20件。其中一组装置作 品包括约100只原尺寸比例的绢制小口罩,以及部分摄影图片80张作为纪录呈现。绘画 只有一件。
  • 这次采访,我们从一个最直接的问题开始。这个展览是不是一个不赚钱的展览?

夏:是的,非商业性质的展览,定位很明确。现场不断有观众问是否可以收藏其中的口罩作品,考虑到整体延续和完整性,暂时不打算出售。会接着深入这个作品并计划持续做展览,或许那时会考虑出售。

 

 

展览现场 2020年11月14日- 12月21日 GalleryF48 画廊

  • 据我所知,呼吸系列,这个以口罩作为主要载体的创作,你早在2017年就开始了? 那时是为什么触发你做这样一系列作品?

夏:记得大约六年前开始以“呼吸“作为主题创作了一批水彩和油画作品系列。基本上,最近每年的个展都延续了“呼吸“这个主题。与生存境遇,我希望我个人的 生命体验相关的创作有一个统一的内在逻辑。但作品形式会有变化,这样比较自由,我不太愿意拘束于某一个固定的图示风格和材料形式。只要在一个一以贯之 的主题概念之下,创作手法完全可以加入尝试和变化,但意图不会跳跃或跑偏,这样创作起来会比较有意思。

2017年初因为准备一个新计划去上海采购材料,包括以前没有尝试过的纤维,雕塑泥。那年春节前国内一片忙碌的景象,但雾霾仍然比较厉害。呆了十多天,中间也 乘高铁去过江南几个周边城市探望好友。始终感觉空气浑浊,有些不适。我试着戴 了口罩,会比较安定一些,但满街戴口罩的人,突然给我一种陌生而奇怪的感受。 在福州路一路逛画店时,被国产的手工艺传统纸张和绢帛吸引了。那是第一次好好 抚摸了绢和一些古老手工制造的皮纸,竹棉纸。那种素洁温实的手感和质地非常令 人心动。我带回了很多棉竹纸,两卷绢。虽然当时并不知道后来会有这个系列的诞生。 2017年回到挪威的二,三月间,开始考虑以口罩这个元素做作品。最初还是绘画,但效果达不到我对呼吸的慌张体验,那种窒息和困顿疑惑的感受。记得正好是生日前的那几天,无意中拿着医用口罩反复把玩,用一小块绢照着原尺寸比例做了一只, 可以戴上,虽然无法正常呼吸,还挺好玩。

百家布 综合材料 2020

绢,现成品清洗消毒口罩,旧织物 ,纤维,热熔胶, Led灯
100x90cm

  • 当时的创作背景是怎样的?

2017年的创作初始,确定以“口罩”这个概念展开了。当时疯狂查阅了挪威的呼吸系统疾病报道和环境信息报道,更加深了我做这个新计划的愿望。正是当时中国的雾霾状况,世界范围内的空气污染,包括国内我的家人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这些因素成为这个作品的创作背景。及致查阅了很多呼吸系统疾病与死亡的医学报道,找了不少病毒,肺癌细胞的资料。

  • 深入这样的调查,是怎样的感受?

那段日子对死亡,窒息,灼热疼痛的感受,在作品展开的过程之中,时时刻刻都似乎在经验着这一切。虽然那是深不可测,仅仅靠想象始终遥不可及的生命极端体验。但进入具体的创作之中,这种经验甚至是困惑会慢慢渗透到作品之中。我希望表达出某种矛盾,即: 纯净与肮脏,脆弱与顽固,甚至,美丽与丑陋。口罩只是一个偶然借用的媒介,也可以是其他任何别的东西。

  • 我们都没有想到如今全世界都陷入了这一场呼吸困局,你的作品呈现的形式和手法也比当年更加丰富,而作为观者,作为深处疫情之中的我们,对口罩的感受也更加复杂,你自己对这个作品对不断深入和延伸,它是否会作为一个长期项目继续生长?

夏:是的,至今已经四年时间过去了。这个作品去年因为疫情突起,有了新的现实语境。因为呆在家,空余时间多起来,可以有机会继续一些新作品。再度拾起这个系列 时,“呼吸”的 概念依然如此清晰,甚至比以往更加富有意味,令我触动。 这个作品毫无疑问是在生长的,因为有了更多的体会和感受,作品自然地带入了新的 思考和表现手法的尝试。这对于作品创作来说是好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意 味着我们现实的生存环境和生命状态是在往危机低落的方向发展,所以,或许这更意 味着某种悲哀。 从个人的角度,我希望疫情以及人类发生的这一连串生活方式的被迫改变最终会结束, 威胁和死亡都将终结,人们也能够自由健康地呼吸。如果真的到了那样的时刻,这组 作品或许会成为一个过去时间的记忆和纪念。

工作时的一些纪录 2020年

  • 为什么选择绢这种材质?

夏:这是无意之中的选择,但也许是命中注定。当时手头有绢这种材料,是准备完成那 批新计划”逝者和记忆之物”的系列用的。绢看似轻薄,优雅,但质地有坚韧的那一面。 尤其在常年干燥低温的挪威,绢保持着挺扩有弹性的特性,同时又非常敏感。它的纯净 自然,没有工业味和比纸张有光泽度的半透明肌理,又附着了很典型的东方意味。我把 它定义为某种“形而上”的媒介材料,用来做一种“形而下”的物品,特别是隔绝污染和病 毒的口罩,通常这种不起眼的物品也意味着疾病,不健康甚至丑陋。在我看来有一种突 兀的反差和荒谬性。所以,我很乐意一件一件慢慢制作,挺惬意的。

这些作品首先不是满足和追求美学意义的装饰物。但绢和纤维,纸质本身的美感无法回 避,在经过塑造之后会出现比较另类的形式感。加上光线变化突出了绢的半透明质地和 神秘效果,我想这反而吸引了人们的瞩目,好奇心和突兀性让人们看见了口罩,从而也 引发更进一步的关注,哪怕一点思考。这是我的目的。

  • 我从作品中能看到对你对切身的痛点的冷静地凝视,不回避,不恐惧。面对这些放大了的病毒和 细菌,观众都有些什么反应?他们有没有和你做交流?

夏: 现场观众的交流很积极,反响有些出乎意外的热烈。展览正好遇上11月初疫情禁令升级,比平 时少了八,九成的观众前来看展。但感觉上反而每天都能有满满的沟通。不少人笑称戴着口罩看这些 口罩,感觉太奇妙。也有观众写下留言,希望收藏作品,当然也有观众会觉得恐惧,引发一些其他的担忧。 这个时期挪威市民正开始学习戴口罩出行,在公共场合越来越多的人逐渐戴上口罩。这在展览进行 的11月份以前,乃至很长的时期,都是完全不可想象的状况! 所以,口罩进入挪威人的日常生活,的确也是疫情带来的某种“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在最初遇见过太多的挪威人对疫情以及配戴口罩是不那么在意的心态,这反而使我在继续做这组作品的过程中有了更多的体会。所以,这么想来,这也是一种充满幽默感的局面,某种荒诞的戏剧化。我决定做这次个展的时间是 在2020年八月,当时毫无迹象显示挪威公众会最终与口罩共度。这正是人们在极端状况下的反应,无奈的改变和接受。这里面有很多思考,不见得可以通过我的作品和一次展览得到完全表达。但这一次有对的时间和对的场域,这个展览正当其时。

 

  • 为什么会想到走到外面去做这样一组行为记录?

因为这本身也是涉及公共事件 ,我认为艺术行为应该在人群中实施,而疫情的时间和空间作为行为艺术的背景,会引发公众的注意。当然,作为艺术家我们提出问题,但无法给出答案。

 

行为作品记录 202011. 奥斯陆市区及车站。 感谢参与拍摄的陌生人
摄影: Vivien Lu . Xia Hua

 

  • 这个小草从口罩的空隙间长出来这个作品看起来比较治愈,让我感 受到生命的力量。春天要来了,祝愿你一起顺利,谢谢你接受我们的 采访。
    夏: 谢谢。三月的这个时间点有纪念意义。祝春安!

 

 

 

 

 

呼吸 2020 装置与综合材料系列 金属网,草籽,培植土 17x22x20cm

关于我们

《北欧华人通讯》是挪威本地唯一发行的华文媒体,也是自1990年起就被挪威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唯一本地华文杂志。时至今日,《北欧华人通讯》已发展成包含纸媒、网站及多个新媒体平台在内的综合媒体。

《北欧华人通讯》立足挪威,专注中挪两地华人关心的问题,受到挪威华人读者的欢迎。

《北欧华人通讯》目前每季度发行一次,每期60到72页,内容齐全,分类严整,整体内容包含时政新闻、北欧生活实用锦囊,北欧人生、人物故事,艺术教育。欢迎您向我们投稿

《北欧华人通讯》是公益组织,欢迎通过银行转账或者Vipps向我们捐款。

银行账号(SpareBank1 Østlandet):
- 1813 25 27977(Nordic Chinese Communication)
- IBAN-nummer: NO0718132527977
- SWIFT/BIC for SpareBank 1 Østlandet: SHEDNO22
Vipps账号:
- 586770(Nordic Chinese Communication)



%d bloggers like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