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注: 小欧是一个住在奥斯陆的中文说唱歌手。2018年华为的圣诞晚宴曾邀请他作为嘉宾演出。 中国英语音乐杂志CityWeekend写道,Eirik Okkenhaug是中国嘻哈音乐的白人希望。而采访小欧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很多我自己在挪威经历的故事,想过的问题,似乎可以从他的回答里找到一些影子和答案。我们其实之前在朋友的聚会上见过一次,这次也是通过那位朋友引荐介绍来采访的。虽然他已从北京回到挪威几年了,但是他的中文听说完全不是问题。我们的此次采访百分之八十是用中文完成的。
你好,可以先和通讯的读者介绍一下你自己吗?
我的本名叫Eirik, 所有的中国朋友叫我小欧。因为我来自北欧,也因为我的姓是Okkenhaug,所以谐音巧合。我2007年到北京的时候还20多岁,很年轻,所以大家叫我小欧。现在再回北京,有人开始叫我欧哥了 (笑) 。 我来自挪威的Trondheim, 2007到北京,在中国呆了6年。其中5年在北京,1年在上海。
你是因为什么原因去中国的呢?
真的特别巧。我从小受我父母的影响比较大。他们俩算是背包客,非常喜欢旅游。所以在我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带着我到处旅行,看世界。 对我来说,经历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我喜欢去经历不同的文化,美食,还有结交全世界的朋友。 高中的时候,我到悉尼去做了交换生,由于澳洲和欧洲的时间和学期差异,我在准备考试的半年里回到挪威。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奥斯陆大学在招收中文学习班。 我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 于是立马报了班。半年之后得到一个到北京大学作交换生的机会, 我几乎毫不犹豫就申请报名了。 也因此取消了澳大利亚学校的考试。所以是一个非常巧合的机会去到了中国。 因为我之前从来没有想到过有一天会去中国呆那么久。
刚到北京时, 你觉得和挪威最大的不同是什么?
人太多了。 这也让我感到很兴奋,在我住的地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人。 还有就是东西都太便宜了,啤酒才几块钱一瓶。我那个时候是个穷学生,但是却感觉自己可以每天都喝酒吃肉,所以非常开心。在中国物质上的选择非常丰富,我对中国的印象非常好,非常喜欢中国。 但是才到北京时也觉得语言上很困难。 虽然我已经在奥斯陆大学学了半年的中文,但是理论的学习和实际操作太不相同。 那个时候我到小商店去买瓶矿泉水都觉得好困难,没法听懂店员的话,无法交流。
但是你现在中文说得这么流利了,可以给我们讲一下你的秘诀吗?
我正式学习中文,在学校里学习那种,大概用了两年时间。 我喜欢和人交流和学以致用。比如今天我学习了西瓜这个词语, 那么我一定会到超市去故意问老板,西瓜在哪儿,西瓜多少钱什么的。 那么我就很容易记住西瓜这个词语了。 其他的词也一样。 我在北京的时候,住在胡同里,我对胡同的印象简直太好了。 那里有北京最本土的生活方式,有很多悠闲的老大爷, 我经常和他们聊天。在和他们聊天的过程当中, 我了解了中国的文化,了解了他们对很多事情不同的观点, 而且我的中文也慢慢变好了。
所以刚才你问我, 在挪威生活的中国人怎样更快说好挪威语, 我觉得就是要深入当地的生活,和当地人交朋友,或者找一个挪威的老公( 老婆) (笑) 。
但是你知道,挪威人的朋友圈,几乎在高中时候就确定了,外(国)人很难进入。
你说的得很对。 要和挪威人做好朋友不太容易。其实我觉得中国人和挪威人挺像的,我们都不是很开放的那种人。 而且中国人给我的印象是,他们更喜欢和中国人一起玩。 不管在澳洲,还是在哪里, 中国人喜欢抱团。 其实我在北京的时候,几个一起的挪威人也是喜欢呆在一起,说挪威语,这样更容易。我的中国朋友多一些,这也可能是为什么我的中文说得好一些的原因吧。 虽然说挪威人不开放, 不容易交朋友,但是如果大家有共同的兴趣和爱好,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比如说你们可以一起去爬山, 滑雪,划船,钓鱼,烧烤,一起做好多事情。 这样的话,就容易有共同话题, 当然也帮助语言学习。

说一说你为什么开始用中文唱嘻哈的呢?
我在北京的时候, 我住的旁边有个酒吧,叫 D22。 我几乎每晚去那儿看演出。 听民谣,朋克和POP。 就这样我认识了很多的音乐爱好者。 其实我一直都在做音乐,在出自己的作品。 那个时候在挪威,我们有一个自己的乐队3visemenn (笑)。 然后在北京,我和一些喜欢音乐的人一起谱曲,作词。刚开始的时候,只是用英文作词。中文慢慢变好了之后,有人鼓励我用中文来写词。所以我就开始了中文说唱之路。 我比较早的一首歌是《那个那个老外》,就是说的我自己 (笑)。
这样在北京我开始慢慢被圈内人知道,有点名气。有些地方举办活动会邀请我去演出。所以利用演出的机会, 我去过中国很多的城市。
那么在你去过的城市当中,你最喜欢哪里呢?
其实我最喜欢北京。 因为我第一次到中国,就是到北京。 所以北京对于我来说,就像是第二个故乡。 我也很喜欢成都,重庆,还有杭州。 有很多好吃的美食 (笑)。
你在北京和上海都长住过,你觉得北京和上海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呢?
在北京的大多数时间,我住在胡同里。 所以北京给我的印象是很休闲。 上海的节奏太快了。我大多数的歌都是在北京的胡同里完成的。
你让我想起一个同在北京胡同里创作的歌手赵雷,他有首歌叫做《成都》,听起来就很有成都式的悠闲。 我晚点可以传给你听听。
好呀。我也很喜欢抒情的歌。 音乐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方式。
你去北京是因为做交换生。那么去上海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因为世博会。 2010年的时候,上海举办世博会。我和其他20多个人一起,负责挪威馆的工作。 我的主要任务就是给游客们讲解挪威的自然风光以及人文文化。 这个工作说大不大,但是很辛苦。 每一天相同的话题要重复好多遍,有的时候不停有人要求合影,所以我就觉得太累了。 但是这个工作让我有机会向中国宣传挪威,同时也锻炼了我的中文水平。
在你的印象中,大多数的中国人,对挪威是什么印象?
他们对挪威不太了解,说得最多的就是《挪威的森林》。 是村上春树的一本书,也是伍佰的一首歌。 还有就是三文鱼和北极熊。但是他们对挪威的了解真的不多。但是我也理解,毕竟我们是一个这么小的国家。但是我希望通过我的介绍,会让他们对挪威多一些兴趣。
注 :《挪威的森林》(Norwegian Wood) 本是20世纪60年代披头士(The Beatles) 的歌曲。日本的村上春树把披头士的歌曲变成了一部小说, 而中国台湾的伍佰又把这部小说变成了另一首歌。
你现在做什么工作呢?
我现在奥斯陆社区做市长的顾问。主要负责文化部门的音乐部分。 比如说,我们一直致力于如何让小朋友都有机会参加各种文化和音乐活动,如果他们有这些需求的话, 我们会通过各种方式给他们提供机会。 我觉得我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还是在文化传播和做音乐上。所以我对我目前的工作挺满意的,对我来说很理想。
你的业余时间主要做什么呢?
我喜欢滑滑板。在澳大利亚的时候, 我大多数的时间,都是在沙滩上度过的,我超喜欢冲浪。现在回到挪威了,我每周都会和朋友一起玩滑滑板。有同样的刺激感。 我现在每年会有一周的时间回北京,去那里见见我的老朋友们。 有时候也会有演出需要回北京。但是不管什么原因,能够再到北京,我都觉得自己巨幸福。我想念我的朋友们,想念北京烤鸭。想念我吃过的那些中国美食。
对了, 给你介绍一本书吧, 《鱼翅与花椒》。(’Shark’s Fin and Sichuan Pepper: A Sweet-Sour Memoir of Eating in China) 。是一个英国女士写的,她是一名厨师, 在成都呆了近十年。也许你会在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找到很多共鸣。同时希望除了做音乐,也许你也可以写一本书,用更长的文字来记录你在中国的点点滴滴。
好嘞。 这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